当前位置: 首页 - 捐赠鸣谢 - 捐赠心声 - 正文

理想成就未来 ——何清华教授的产业报国路

发布时间:2011-04-17


何清华 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带头人,中南大学工程装备设计与控制系主任,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政协常委、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5年毕业于长沙一中,1965-1974年下乡9年,1974-1980当车工6年1980年考取中南矿冶学院研究生,1984年硕士毕业并留校任教;1988年和1991年分别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1998年受聘为中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1999年领衔创办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民族精神和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就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凝聚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高瞻远瞩的发展规划,就不会长久屹立于竞争激烈的市场之颠;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理想就等于失去了精神和人生的目标,就不可能逾越人生中难免的沟沟坎坎,就不可能在任何领域有所建树。

笔者手记

本文的主人公,作为一名教学、科研工作者,他的理想是希望让自己的发明创造,能够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他创立和发展了中国产学研一体化标志性企业,在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的大道上,矢志不渝,奋勇向前。他就是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何清华教授,一位集技术专家、企业管理、教学科研、执着的创业激情、丰富的人生阅历于一身的企业领军人物。

何清华教授,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学校,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何老师”。

稿科研的人很苦,创业的人非常艰辛。然而,何老师还不止这些,就让我们走进一段历史,聆听一段以自主创新、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和争创世界知名民族品牌为目标的历程故事!

励志三十载,不走平常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何老师既是中南大学一名优秀的教学、科研工作者,也是一位科技成果产业化道路上的不懈探索者。在创新和创业的历程中,他经历了曲折的30年。

何老师经常与我们大家说到,“人还是要有一定的理想”。其实,这就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何老师从小起就是一个有着理想抱负的人,并为着这个理想不懈努力。

1965年,何老师高中毕业后,先后下放当知青、返城当工人,最后以高中学历直接考上研究生。学习期间家境贫寒,梦想不少,但他一直喜欢动手制造东西,经常做出一些生产中有用的劳动工具。高中毕业后,因为有海外关系的原因,不能上大学,被下放到江永县桃川农场当知青,从一名学生成为了生产队队长。那个由数十个刚出校门的初、高中学生新组建的生产队,生产生活都以何老师为主进行管理。他带领大家翻书自学科技种田,所在的生产队成为了农场里最好的生产队,并创办了自己队上的小农场。无论在学习、生活、生产劳动中,何老师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40多年后,当年生产队上有位同志讲述了何老师舍己救人的一个故事。他说:43年前,我与何清华去山上收集肥料(山中石缝中的黑土)。那座山我们俗称马鞍山。当我们俩哼着为革命粉身碎骨也心甘的曲调爬到半山腰时,一块巨石拦住了去路,我奋勇向前爬了上去,不料一块石头松动,而此时我全身的力量都靠这块石头支撑,身后是万丈深渊,霎时间我的头脑一片空白。此时的何清华在身后大喊:“不要慌,相信我,你一定能脱险。”我此时一动也不敢动,把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何清华的身上(他当时是我们的生产队长)。终于,他不顾生命危险赶到了山边(好像耳朵也被有刺的树枝给挂伤了),把我救了下来。

几年后,何老师被转到益阳泞湖公社农机厂当知青。实行农工结合,通过自学他成为了掌握多种技术、搞发明创造的工人。劳动之余,在当时连课本都没有的情况下,何老师1971年开始自学大学课程。1974年回到长沙,在长沙客车厂当工人,成为技术革新能手、优秀车工。不管工作有多忙、有多累,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因为何老师坚信:知识迟早能够派上用场。在他看来,学习既是一种个人兴趣爱好,还是一种高级生活消遣。1980年,何老师以优异成绩直接考上中南矿冶学院研究生,人生出现了转机,并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关于何老师的考研经历,在朱钟颐著的《湖南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研究》一书中这样描述:“1974年,何清华招工回长沙后顶了爸爸的职,到客车厂当车工。“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他爱人易宇欣已经有了小孩,他先安排易宇欣和妻弟考上了大学,然后自己自学考研究生。在当时考研究生很困难,白天上班,晚上先把两个小孩安排好,小的只有两岁,大的也只有四五岁,他自己到了晚上八九点钟才开始学习。每天总要搞到凌晨两点钟。何清华报考的是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成绩出来了,他考了第一名,但学院却来通知说没有录取。何清华急坏了,跑到北京。结果学院解释,说什么第二名的考生是他们学院一个留校的老师,他虽然比你考得差些,但是他有教学经验,再则他读过本科,知识比你全面,所以我们决定录取他;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把你的材料介绍到北京市招生办,看别的院校愿不愿意接受你。于是何清华又跑到北京市招生办,招生办看了成绩单说,你怎么不早点找我们呢,我们现在就介绍你到北京矿业学院去。可是北矿又说,如果你昨天来就好了,比你成绩差得多的我们都要了,今天我们可没办法了,我们也很同情你,那就这样,我们为你开个介绍信讲清情况,看湖南是不是能够解决,估计你们湖南录取进度要慢一点,还没招满。这样何清华又跑回长沙,结果长沙几个院校讲,北京不要的我们也不要……后来他只好找了一个一中同学的熟人,教育厅的一个副厅长,这位副厅长写了张条子到中南矿冶学院,中南矿冶学院院长看了何清华的成绩也很高兴,就说一个自学的达到这种程度,也就很不错了,于是介绍何清华去找机械系的那个导师。可导师一看,却说是教育厅和院长推荐来的,这是走后门!但导师最后还是说,你没读过大学,虽然考的成绩好,但有两门功课没学过,我们将来还要用,这两门功课我们还要补试一下,给你一个星期的时间,一个星期以后你再来。两门没学过的大学课程,一个星期必须要拿下,那是怎样的一个星期啊!结果一个星期后何清华去了,一考试,水平比本科生还要高点!就这样何清华成了该校机械系“文革”后第一位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何清华留校任教搞科研,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道路上探索实行技术转让、校企合作新模式。一干就是15年(1984~1999年)。15年间,深入生产现场、露天井下矿山,历尽风雨,几经坎坷,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却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他承担一系列重要的政府科研和校企合作项目。作为学科带头人,他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拥有超强的创新能力,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但在成果转化上,何清华却屡屡碰壁。技术人员最大的理想是研究成果能尽快转化为产品,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技术革新。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却与此格格不入:成果转化极其漫长,企业从不关心技术进步与革新,更不愿为此过多投入;前期科研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因后期生产不能形成规模而得不到良好回报与后续支持。

经过总结反思,何老师有了个大胆的设想,这就是建立一个自己有主动权的实体,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能有效地应用到实际之中,真正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办企业的想法就开始在他头脑中盘旋。然而当时外部环境不允许,中国市场经济才刚刚开始,成立一个企业的条件不成熟。

在急切的期待中,让何老师实现这个愿望的机会终于来了!199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潮流已席卷到各行各业,市场经济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此时“专家办产业、教授抓转化”的政策开始在中南大学浮出水面,天时地利人和,53岁的何老师下定了决心。于是在中南大学鼓励专家学者办企业开明的政策下,何老师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自己创立了公司,终于有了一方可以施展拳脚、大显身手的舞台。令人欣慰的是,经过10年的发展,如今公司已拥有了几大产业化基地,并建立和发展了拥有强大研发力量的技术开发机构。以此为后盾,公司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精益制造的产业加速崛起之路。何老师辛勤耕耘几十个春秋所取得的科技研发成果基本上实现了产业化,基本完成了他的人生夙愿。与此同时,何老师也受到了各级政府的表彰,并先后荣获“香港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光召奖”、“湖南省优秀专家”、“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创业艰难,有志者事竟成

值天命突围自我,

何止教书导博;

以智能妆点山河,

更得清水华木。

摘自一名网友送给何老师的诗

理想成就未来! 何清华曾借《山河畅想》以明心志:每当我登高眺远,望着祖国绵绵河山,令人自豪,也令人扼腕。整个中国近代史,中国龙似乎都在昏昏欲睡,而这一睡就是百年。虽然在那个特别的年代,我受到了挫折,但为民族而奋斗的信念一直未曾改变。“人总是要有点精神”,回首人生经历过的风风雨雨,正是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实业报国的责任感激励着我在创业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20世纪90年代末,曾经沧桑的中国逆风飞扬,领跑世界经济增长,激越的时代雄风促使了一个新兴企业的诞生。何老师带领中南工业大学智能机械研究所的几位老师,依靠50万元客户预付款,租赁废旧厂房,于1999年8月创办了长沙山河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这就是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创立伊始,创业者们白手起家,以拓荒牛的精神艰苦创业。资金方面,在毫无外援的背景下,通过预付款自营滚动发展。厂房方面,在岳麓区政府的帮助下,租赁观沙岭厂区。刚刚进驻时,厂区到处是黄土野草,车间里面成为了猫头鹰的乐园,晚上经常可以听到令人毛骨悚然的野鸟叫声。交通方面,没有汽车,深夜下班后,需要步行5华里到石岭塘坐公共汽车。当时,公司的员工屈指可数,吃饭时还不够坐满2桌。

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大家心中饱含着创业激情,似乎都已经从朦胧的晨曦中看到光芒四射的太阳。俗话说“有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世上既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白流的汗水。经过大家艰苦卓绝的努力,山河智能这颗种子,终于发芽、出土、开始茁壮成长。公司成立当年,就完成产值726万元,年末职工人数增至50余人,企业通过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并被列为长沙市重点扶持的十大高科技民营企业。

走进山河智能厂区,到处是一片成长中的繁荣景象:车间里干净整洁,忙忙碌碌却又井然有序;在山河智能的车间里,我们见到了一排排小巧可爱、本领强大的“小挖”。这些小机器蕴含着大智慧,如今,这些小挖已经成了山河智能最亮丽的名片,不仅在国内市场十分畅销,在国际市场上更是大受青睐,成为了“中国制造”的典型代表。而能走到这一步,何老师非常的不容易,这里面有多少的艰辛。

这还要从上世纪90年代初说起,当时外资挖机品牌长驱直入到中国市场后,中国自主挖机品牌几乎全都纷纷靠边站,这也让国人看到了巨大的差距,技术、资金、管理、营销、观念等都成为当时国产挖机的隐痛。21世纪初,看到国际挖掘机品牌在国内国际各大行业性展会上独霸天下,面对国人谈起自主品牌挖掘机时的扼腕叹息,何老师目光如炬:“我就不信,中国任做不好挖机”。

就是这样一个不服气,作为企业领路人的何老师,带领着山河智能从此开始了民族挖掘机品牌的探索之路。

挖掘机是工程机械产品的排头兵,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何清华带领着山河智能硬是把这块骨头给啃了下来,而且啃得有滋有味。2001年,山河智能在租赁的厂房中、非常艰苦的环境下开始研究开发小型挖掘机。作为一名技术专家、研发带头人,他在挖掘机技术方面亲历亲为,不仅在新产品的研发,制造体系的建设,都前瞻性地把握方向,而且他头脑中不断涌现出新思路新创造,更保证了技术和产品在实施过程的先进性和有效性,甚至自己动手绘图、修改设计、蹲车间、品质检验,开拓国际市场。经过6年的努力,在研发、生产、销售各个方面的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已形成了包括市场调查、外观造型、工作装置、液压电控系统等等到总体设计、工艺系统设计在内的研发体系……挖掘机产品的问世和推广,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人才方面,他手把手地培养了一大批挖掘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也是伯乐,发现和引进了一批技术、生产、管理、营销方面的高级人才。在国际交往上,他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最新动态,与国内外同行保持紧密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带领着山河智能在技术创新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几年来,他带领全体员工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建立起挖掘机的设计体系、工艺体系以及结构件、覆盖件、装配等关键生产线。能在短短几年中,完全自主从零开始完成以上工作,在国内占有1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且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出口到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是创造了业内的一个奇迹,也充分展示出山河智能潜在的综合实力。

今天,山河智能系列挖掘机,从0.8吨—47吨的几十种型号,每款机型都具有山河智能鲜明特色。公司还筹集数以亿计的资金进行重大技改,建立起由5条总装线、10条分装线组成的国际一流的装配生产车间。国内外已建立的近50家代理点和分销点;基本建成的小型工程机械产业园及其配套体系,为公司迈进世界级的工程机械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公司几年的努力,挖掘机在目前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以上。但山河智能的发展肯定不能就此止步,在公司几大系列的产品业务中,挖掘机业务仍然是这里的主营业务。

公司技术起点较高,并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依靠良好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的管理,迅速崛起。公司主营收入前8年平均增长率超过70%,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产值18亿元,较2007年增长20%;产品从单一的液压静力压桩机,发展到现在的大型桩工机械、小型工程机械、中大型挖掘机械、现代凿岩设备、工业车辆等几大领域上百个规格型号。公司的自主创新已在行业中赢得比较好的口碑,产品差异化特征明显,不仅是中国驰名商标,而且在对产品要求很高的欧洲数十个国家中也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已批量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在长沙已拥有100多万平方米的三大产业园,并全资控股无锡河山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成功实现对子公司——安徽山河矿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现代化研发中心也于2008年4月投入使用,员工人数2000多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70%,博士后、博士、硕士以上学历者达100余人,各类专职技术人员达500多人。公司于2001年初完成了股份制改造,2006年1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8年1月顺利增发股份,并以良好的业绩在第二届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价值50强评比中排名第二。2004年,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开始起步,2007年企业出口额近3000万美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山河智能在装备制造业异军突起的高速度,是一代山河智能人挥洒汗水创造的骄人业绩!

2008年12月4日,这天,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举行了隆重的“全省产学研结合创新大会”。会上,何老师被授予湖南省最高科技奖——2007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省委省政府100万元奖励。何教授在获奖之后没有什么庆祝活动,就是将所获得的百万元奖金全部捐出,其中80万元捐给中南大学做“山河英才”教育奖励金,另外20万元捐做扶贫基金。

在别人眼里,这些成绩和荣誉是非常风光的。但笔者认为,从山河智能的核心价值观“修身治业,兴企强国”,我们可以看出,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已经与企业兴盛、国家强大完全融为一体时,这种成就与荣誉是自然的事。

创新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短短几年,山河智能已经成为行业“创新”的标杆,而其公司领军人物何清华已经成为了一面“创新”的旗帜!

《工程机械与维修》(山河智能:一个以“创新为王”的企业)

山河智能创立之时,何老师就提出了“科教兴产业、产业促科教”的立业宗旨。多年来,公司始终如一地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自主创新道路。

在工程机械市场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山河智能着眼长远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持续创新体系,抢占了科技研发的前沿阵地,也因此在国际国内机械工程市场夺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原始创新支撑企业起步发展。原始创新是在无类似参考的前提下自主研发、取得首创性技术成果的开发应用。在装备制造领域,由于整机的原始创新难度大,我们将原始创新的重点放在了工作机制、设计方法、控制系统和关键局部结构创新上。液压静力压桩机是山河智能创业初期的主导产品。当时,在全国率先提出准恒功率设计理论及实现方法,在实现高效节能和产品的多功能化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该产品集8项原创性专利于一体,技术水平国际领先。2004年,该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当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惟一获此殊荣的技术产品。目前,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并出口到俄罗斯、乌克兰、越南、缅甸等国家。

集成创新助推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集成创新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将现代高新技术重新整合,形成综合性的适用技术;二是通过多学科、多技术的大集成,使其在一个产品或某一部件上得以充分发挥。集成创新便于克服同质化、低档次模仿生产,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以挖掘机为例,它是工程机械的排头兵,技术含量较高。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产品牌的挖掘机在国外产品的冲击下,几近全线崩溃。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自主创新体系难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山河智能以敏锐的市场眼光,瞄准了这一巨大的发展商机,集中科研力量,加强创新开发,一切从零开始,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功攻克了小型挖掘机机电液集成的科研难题,不仅赢得了较大的国内市场份额,而且还批量出口至欧美等一些国家,被国家商务部领导称赞为“以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整机批量出口发达国家的少数企业之一”。

开放创新搭建多层次技术交流平台。开放创新有3方面内容:一是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二是走出去、请进来,积极主动地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国外大公司进行多层次的技术交流。三是以自身为主体,采用合作模式引进技术含量高的先进技术。这种创新模式的重点在于,除了要有包容开放的胸怀外,面对外来信息,企业的技术平台也必须有足够的互动、理解、消化、借鉴、移植和实现二次创新的能力。

持续创新永无止境。我们的持续创新主要体现在对产品持续不断地改进、完善,技术升级及系列化开发,其难点在于持续。公司贯彻“关注细节、持续改善”的经营理念,专门成立改善小组,从组织、制度、激励等方面推进各项改善与创新工作。如,欧洲用户对小型挖掘机的要求与中国用户不同,他们更喜欢无尾机或小尾机型,公司就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开发,以满足国外用户的要求。在建立了国内最完善的小型挖掘机制造体系后,2007年,山河智能成功进入了更为广阔的中大型挖掘机市场。山河智能中型挖掘机具有鲜明的山河特色,从概念提出到样机下线再到实现销售,总共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创下了中型挖掘机研发、生产、销售速度的行业之最,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创新听起来很深奥,其实也并不神秘。作为一个长期专注和工作于科研一线的创业者,我认为,搞科技发明关键是要专心、专注、专业,人的创造灵感往往就在那么一瞬间、一刹那,关键是看如何去捕捉、去把握。很多时候,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在这里,有两个创新的小故事:

由于工作需要,何老师有很多时间都在火车、飞机上度过。但这并不影响他思考问题,旅途其实也是一种放松。在这种放松的氛围中,何老师常常能顿悟出很多技术创新的灵感。如静力压桩机在针对旧城改造时靠近墙边的“边桩”和靠近墙角的“角桩”这类桩基础,普通型压桩机很难处理,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桩机的设计者们。在一次出差旅途中,他看到有人沿着床边爬上中铺,突然灵光一闪:能不能沿压桩机细长方向的一端布置处理“边桩”、“角桩”的设施呢?对,就这么干!按着这一思路,何老师及时调整了研究方案,并立即设计了草图。通过技术实践,问题随即迎刃而解。

还有一次,是在公司初创不久,为解决华东市场薄壁管桩压桩施工出现的容易碎桩、破桩难题,何老师在去杭州的火车上一路冥思苦想。此时,他突然想到人们手握鸡蛋时,受力面越大、越均匀,鸡蛋越不容易破裂,那么何不将夹桩设备与桩壁的接触点从4个增加到8个、16个呢?再加上运用锲块增压原理,何老师创造发明了“多点均压装置”,从根本上解决了碎桩、破桩技术难题,并获得了2001年专利优秀奖。

科技创新一小步,产业发展一大步。由于自主创新体系的强力支持,山河智能持续快速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1月,公司作为湖南省惟一的企业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科技大会;以公司实践写就的典型案例《自主创新缔造科技型企业》被编进了深交所的培训教材;2009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公司考察,对企业注重自主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给予肯定。他鼓励何老师:“朝阳产业有朝阳式的发展”;2006年9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视察山河智能时指出:“要挖掘山河智能高速成长的经验,要支持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开拓国际市场。”中共省委书记张春贤在审阅公司关于自主创新的报告时作出重要批示:山河智能自主创新的经验值得总结,何教授提出的细分自主创新的提法本身就体现了创新精神。美国设备制造商协会总裁DENNIS SLATER对我公司致力推动科技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山河智能新概念挖掘装载机获得了素有“工业设计奥斯卡”之称的2007年度“IDEA国际杰出设计大奖”,成为了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中国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充分展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突出的贡献: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

古人云: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伟岸;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浩荡。何清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他在教学上独树一帜,在科研上硕果累累,并成功实现产业化,成就了一个企业……。

伴随山河智能的创立,何老师的工作由原来的教、研为主转变为教学、科研、产业三者并重,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出类拔萃的工作能力,驾驭了个人与公司的发展,为新时代学者从事实业并取得成功之典范。历年来,何教授取得3方面的成绩:

教学方面:何老师工作务实,不图虚名,强调在科研项目中身体力行、发挥实质性作用。将中南大学中一个仅3个人、半间房子的课题组建成一个学术上有建树、有特色的智能机械研究所,截止2008年12月,在籍博、硕士研究生59人,已毕业博士、硕士52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战略措施到位,如:2007~2008年共30人次、156天出访欧美12个人国家考察学习,邀请9个国家的33位专家共计213天来实验室培训讲座,效果明显。推崇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研究生深入现场。山河智能公司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靠的支持,为智能机械研究所培养的不断更替的多学科博士、硕士生群体提供开放性的实践条件,与山河智能合作,建有特种机器人实验室、电液控制实验室,拥有隧道凿岩机器人试验台、工程装备移动机器人试验台、压桩试验台、精密液压元器件综合试验台、电液控制试验,、以及Linux、VxWorks、WinCE、DSP、SOC等多种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平台,包括研究装置的免费试制、实机现场试验研究、创造与世界知名研究所技术人员的学术交流机会以及便利的食宿条件等等。实现产业与科教双赢发展,使“科教兴产业,产业促科教”的企业宗旨落到实处。

科研方面:长期在工程装备与控制领域从事基础研究与实用开发,特别在大型桩工机械和现代凿岩设备方面的研究与成果产业化有特长。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包括“863”项目4项;16项成果获省部级鉴定;获得市级以上奖励4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明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等;获得专利百余项;出版自成体系的专著2部;发表论文250多篇,被EI、SCI检索摘引50篇,国内外引用150篇次。科研成果在以下3个专业领域贡献突出:

在大型桩工机械研究方面,发现了绿色环保型液压静力压桩机工作载荷的“突变”规律,创建了适应该载荷规律并高效节能的“准恒功率”设计方法与实用系统,研制出包含1项发明专利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的ZYJ系列高性能液压静力压桩机。

在现代凿岩设备的研究方面,创立了“三段分析法”、“准匀加速度数值计算法”、“备用扭矩”等研究理论和设计方法,所形成的理论研究体系和方法更系统深入,且达到了适用程度,实现了系统功率的合理匹配,并研制出多个高效节能且填补国内空白的成果产品。

在工程装备机器人化研究及应用方面,主持完成“863”重大项目“隧道凿岩机器人”,解决了非结构环境下的多臂、多关节机械臂的定位控制技术、运动学求逆、任务动态规划等难题,自主研制了SUNWARD控制系统,“为我国隧道凿岩机器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以上科研成果绝大部分都转化成生产力。山河公司的成立及其快速稳步发展为科学研究的有效性和成果转化的快速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如SWDB165一体化液压潜孔钻机,在短短的1年半时间里就完成了基础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制造、实用化推广等产品开发全过程,产品填补国内外空白。至今,公司已研究开发出包括桩工机械、现代凿岩设备、挖掘机械三大领域数十种型号规格的成果产品。其科学研究的有效性和成果转化的快速性,已在行业内产生广泛影响。

而产业方面,何清华领衔创办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山河智能。并且以长沙为总部,分别在无锡、安徽、北京、欧洲建立了多家子公司,逐步建成一个以上市公司山河智能为主体、以工程机械为主业、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且受人尊重的山河产业集群……

后记:寄语年青的校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乐成成就,兴趣能够快乐地成就自己的事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你就会克服很多困难,有一个好的心态,做什么事情都不觉得累。有激情,去干事业。

山河智能成长壮大的过程,也是全体山河人共同创业的过程。作为企业的负责人,多年来何老师积累了一些创业的体会,将其送给有志于创业的年青朋友们:

1.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中国,好的企业(实业)管理者是社会的稀缺资源,他实质上是承担了一个资源整合者的作用。所以人们一方面要正确理解“老板”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鼓励有志于此的年轻人去选择这一富于挑战的职业;

2.创新是创业的基石。创新包括技术、管理及个人思想三大方面。技术创新是立业之本,管理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保证,个人思想创新是前两者创新的内在动力;

3.创新和创业是需要沉淀与积累的。而只有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才能有足够的沉淀与积累(创业时技术、管理、人格上有基础);

4.根据自己的特长、能力定位。并非创新一定要一鸣惊人,并非创业一定是自己当老板。大多数个人的其它职业同样要去创造,而且创造的目标主要是职业化;

5.靠事业驱动、兴趣驱动的创新创业更能获得成功,而且是快乐的成功!

6.人生一定是有所失才有所得,要经得起诱惑。中国现在还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特别需要适应这个时期的脚踏实地、从长计议、崇尚实业的人文精神和企业精神;发达国家处在的“后工业化时代”人的价值观、择业要求与工业化初、中期有很大的不同。心态浮躁、急功近利、一夜成名的现象在中国受到过度渲染和加速传播,不利于创新创业;

7.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学而优则仕”,重官轻工轻商。读书人不提倡动手、不提倡深入实际的遗风尚重,对创新创业是不利的;

8.团队精神和以诚为本对创新创业的成功至为重要;

9.注意人生价值的实现的多样化,不要过于功利,不要盲目攀比,不要完全以财富多少论成败;

10.正确对待目前人世间的种种差异,平稳度过当前的就业、创业困难时期。


中南大学教育基金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05005659号-1     湘教QS3-200505-0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