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八篇,授权专利五项,国家公派留学博士生,优秀党员,宝钢教育优秀学生特等奖……仲奇凡身上贴满了优秀的标签。
对于此次获奖,仲奇凡坦言:“目标还是个人的荣誉感和人生总目标推动的。比方说我想要做一名优秀的博士,我的博士论文要做得最全面。在达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也就顺便拿到了各种各样的奖学金,我的目标一般都是对自己的个人提升有要求,而非简单的拿个奖学金。”尽善尽美地达成目标,他一直是这样做的。
“我喜欢通过打单机游戏的方式放松一下,因为打网游容易上瘾,也会更加浪费时间。”仲奇凡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他认为自己这种严于律己的性格来源于家人和成长环境的潜移默化。“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对我的严格要求让我懂得该做什么的时候需要做什么。他出生于山东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幼时家里条件并不好,但是父母对他的教育丝毫没有松懈。母亲从小培养他的阅读习惯,虽然家里条件一般,但是母亲会每年花费几百块在他的课外阅读上,养成了他对中国历史的极大兴趣。“二十四史除了清史稿全读过一遍,以至于高中特别是高考时的文言文阅读我基本不用看就知道在讲什么,因为文言文阅读素材基本都是从史书里面拿出来的嘛。”仲奇凡笑着说到。
从2009年进入中南大学冶金工程实验班,到博士研究生继续从事石油焦脱硫研究,仲奇凡在中南已经待了九个年头。初入大学那会儿,他和许多同龄人一样,经历过一段迷茫期,本科那会儿不知道自己以后的出路,参加了院团学会,参加了学校学社联,竞选班委,尝试过去考选调生。由于没有明确的目的,仲奇凡一度认为本科的迷茫浪费了许多时间,不过那一段迷茫期也使他之后明白了目标的重要性。“本科时期的迷茫使得我博士期间更加清楚自己要什么。”
他的目标性很强,完成目标的决心和动力也很强。“我一般明白我需要什么,我也会努力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目的。”有了目标作为动力,他在挫折面前也就不会轻易放弃。
学术研究不是一条轻松的路,用仲奇凡的话说就是“一个很掉头发的事情”,在这条路上,他真的经历了两次掉头发。一次是在读博前两年,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没有发文章,而身边的同学却都顺风顺水,面对优秀的同学和严格的导师,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那段时间压力蛮大的,每次和同学们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自己都不怎么说话,因为他们似乎都很顺利,而我一直没有发出一篇像样的文章。”虽然相形见绌,但是在摆正心态并且坚持熬过来之后,一切开始恢复正常。第二次掉头发是在刚刚去美国的时候,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国外导师要求更加严格,课题难度也很大,加上身处异国他乡,非常想念家里人,那段日子于他而言非常煎熬。但是面临巨大压力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努力去融入去习惯。同期的室友由于压力大提前回国了,他没有半途而废,而是在别人去玩的时间里专注于学术,保持规律作息,不忘出国的初衷。而这样的坚持也让他取得成功。“印象很深刻,我回国的时候,我导师对我说我的水平已经不需要他的指导了,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回忆留学时光时,他这样说道。
“目的性比较强,比起过程,我更看重结果。”仲奇凡这样形容自己。这个将“目标”时时挂在嘴上的人,更将“目标”放在心上,然后,脚踏实地,向着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