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到十一点要复习、两点要和导师商量项目的进程、晚上八点要给学生组织的同学开会、准备选调生考试……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研三的谭宇超即将毕业,但依旧十分忙碌。尽管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很多困难,但谭宇超总是能保持初心,顺利地翻越生活的每一座“山丘”。
做坚定的“赶路人”
在大四考研的前夕,院里安排了集体实习,既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每天的工作,又不能落下复习进度,这对马上就要考研的谭宇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每天下班就已接近傍晚,而周围的伙伴大部分已签约了工作或者保研,居住的酒店也没有学习氛围。为了能更专注地复习,每天晚上实习结束后,谭宇超都会抱着专业书籍匆匆赶到酒店附近的快餐店,在二楼找个安静角落坐下,开始自己的复习。直到快餐店打烊,他才会收起书本离开,结束这疲倦却又充实的一天。在每一个披星戴月的夜晚里,谭宇超都沉浸在书本里,不断汲取知识,备战考研。最终,在2016年的研究生考试中,谭宇超以笔试第一名的好成绩被中南大学录取。
谈起自己的这段经历,谭宇超说:“在那些独自复习到深夜的日子里,我也曾动摇过,但我知道,考研是一场长跑,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胜利。”考研路上,大多数人都因各种困难而中途折返,但谭宇超坚持“跑”完全程,以优异的成绩开启了他的研究生生活。
做耐心的“耕耘者”
对于拥有一篇铁道学报高质量论文,参与了世界交通运输大会、COTA国际交通年会,获得过城市交通设计一等奖并同时参与了交通院多个合作项目的谭宇超来说,开会、出差、赶项目是他研究生生活的常态。驾轻就熟的背后是他不管多忙,都能不急不躁,从容面对。
谭宇超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中南大学交通院与铁道科学研究院合作的针对智能高铁的战略研究。他负责完成一份关于国内外高铁智能化发展现状的系统调研。起初,谭宇超以为这份调研只需要随便查查资料,于是几天时间便完成了调研报告,可收到的却是导师的驳回消息。
通过与导师的交谈和自我反思,谭宇超意识到了自己的心浮气躁,决定将原有的工作推翻重来。谭宇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与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沟通,获取一线资料,先完成了调研的国内部分。而当谭宇超开始进行国外部分的调研时,他犯了难。国外关于高铁智能化的理论尚处于起步阶段,能直接查到的论文,不是不够完整就是信息陈旧。为了获取最准确的实时动态,谭宇超几乎翻遍了国外所有主流的交通网站。
除此以外,资料的阅读也是一大难题。“每当我开始准备某个国家的智能高铁调研,我都要经历学习一门新语言的痛苦。”谭宇超回忆道。由于相关论文涉及到了很多生僻的专业术语,而翻译软件的直译往往会降低资料的准确性,他只能自己逐句检查,不通顺的地方就自己逐字翻译。尤其是在浏览一些小语种国家的相关网站时,由于语言问题,连题目的阅读都非常困难,面对上千篇文献,谭宇超只能咬咬牙,耐心地一篇篇“啃”完。
最后,一个原本他认为非常轻松的“美差”,竟花费了他近一年的时间。不过,也正是这份经历,让谭宇超在遇到挑战时,能保持镇静,从容面对。
“坚持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好事自然会发生。”对谭宇超来说,七年的学习经历回馈给他的是优异的成绩、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亮眼的科研成果,还有被生活打磨出的耐心和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