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南大学2021年度奖励金:以奖促学,携爱前行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作者:刘婉柔  发布时间:2021-12-13

2021年,奖励金项目合计51项,奖励金额超1000万元。从40余万元的奖励金增至今年千万余元,数量和规模逐年增长。一缕缕社会的善意温润,让求学象牙塔的青年们感受到向上向善的力量。

前辈擎灯,我辈笃行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个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钟掘院士、夏家辉院士从教60年之际,他们和学生们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庆祝这个特殊的节点,即成立“钟掘教育发展基金”“夏家辉教育发展基金”,筹集社会资金,以奖促学,助力每一个奔跑前行的追梦人。

钟掘院士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从教60余年,潜心治教。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和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校友会发起设立“钟掘教育发展基金”,用以传承钟院士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科研治学精神,助力学校助学、助困和奖教。截止目前,钟掘教育基金会累计筹款377.5万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六十年间,夏家辉院士在三尺讲台挥洒热血,秉承“正直、责任、良心”的精神推动生命科学,一批又一批遗传学精英在祖国各地砥砺奋进。远行千里,心系母校,在夏昆、张灼华等校友的呼吁下,“夏家辉教育发展基金”发起设立,用以奖励在求学、育人、科研等方面锐意进取的师生,现已筹集33万余元资金助力寒门学子逐梦。

捐献人留言板上,“前辈擎灯,我辈笃行。”“仰慕院士贡献,重视教育,不要让一个学子因为贫困失学。”“愿基金帮助更多学子完成梦想。”……这点点“星”意,照亮了学子逐梦的夜空。前路且长,擎灯的人多了,又何惧路漫漫。

“非常荣幸能够获得钟掘院士奖学金,在未来求学路上我将求知探索,潜心耕耘,为国家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测绘1801班李淑娟在今年获得了钟掘教育奖学金。她曾经渴望成为一名“济世救人”的医生,兜兜转转,终于保研至中国科学院攻读2022级生物医学工程学硕士学位,选择从工科回到医学相关学科。“这个折中之路我很满足,这让我见识了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人,提供了另一个研究临床的角度和方法——曲径通幽处,更有一世界。”她将继续前行,默默扎根理想。

寒门学子的社会“第一课”

历年来,学校通常根据学生在校一年的综合表现对学生进行嘉奖。如何使奖助学金覆盖更广,做到“奖”、“助”并行?如何更广泛筹措社会资金?如何让奖助学金覆盖到学校的各个年级及专业?这些问题,中南大学教育基金会一直在思考,并给出了新的“新生福利”。

新生入学,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享受学校“减、免、缓、贷”政策,学费减免、临时困难补助、爱心物品赠送等一项项举措让入学无忧。今年,“新生福利”更为优厚,学校广泛吸纳社会爱心人士、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事业单位资金,增设三项新生助学金。品学兼优、家境困难的大一新生可在入学时进行助学金申请,这笔“福利”将直接发放至学生手中。

2019年,“中南大学湖南校友高尔夫球队”助学金成立,资助寒门学子解决生活困境,期望学子能志存高远、向上尚善。2020年,“壹号食品”助学金出资10万元新生助学金,用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全面成才。今年,新生奖助学金队伍越发扩大。其中,金友信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出资设立“金友信”绿色通道助学金,覆盖83人,奖助金额达20万。“壹号食品”绿色通道助学金和“中南大学湖南校友高尔夫球队”助学金持续资助,助学金的数量逐年增加。

“金友信”绿色通道助学金获得者武秀梅表示,这笔助学金帮助她置办了很多入学物品,“现在我已经融入大学生活,为钱发愁的情况比较少。”现今,她凭借优秀的表现转入哲学专业,并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辅修或转专业去商学院相关专业就读。“我加入了证券投资学习社,开始自己投资理财,有了一群志趣相投的小伙伴。”社会的捐赠为她的大学生活上了一道“保障锁”,她说,“很感谢学校提供了平台,社会人士的鼓励。我希望自己最终能够成才,有能力帮助他人,回馈社会。”

今年,三项助学金共惠及123名家境困难学生。社会的善意成为学生们的“新生第一课”。此外,蒋维英奖学金、世纪海翔酬勤奖励金、顺丰奖学金、黄乾亨基金、海顺新材奖励金、壹号食品奖励金、光云科技奖学金、钟掘教育奖励金等七项基金皆成立助学金,助力寒门学子筑梦。

初心如磐,校友反哺母校情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在岳麓山的烟雨中,成为中南人的独家“DNA”。这一种基因密码是学生时代生长的肥料,也是成长为参天大树时的行事准则。在学校需要捐赠时,各地校友会总在第一时间“闻风而动”,担起社会责任,以母校为荣,助力母校发展。

今年6月,1962届校友刘寓中在北京朝阳区果岭里社区党支部获得了“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拿到奖章的当天,他决定向母校捐赠资金100万元,用于设立“中南大学华宇创新奖学金”,作为献给党、献给国家、献给母校的最好礼物。

刘寓中回忆起大学时代,“我几乎全靠奖助学金度过学生时代,生活很是艰苦。”冬日,他盖的是旧被子,有个大窟窿,棉絮白花花地漏出来。系里党支部书记看到了他的“漏”棉被,从家里拿了旧床单给棉被打了个补丁。他总是重复着这样一句话,“我很感谢国家和母校对我的培养和支持,我不能忘了帮助我的人。”然后一边念叨着,大学期间生病是政府和学校帮助,工作的时候国家对他的培养……82岁的他,细数着当年收到的善意。

这位老党员始终强调,他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从2003年至今,他为中南大学陈新民基金捐献了10万元,在冰雪灾害捐款、汶川大地震捐款以及希望工程筹资的人群中总能发现他的身影。耄耋之年,他不忘国家和母校,仍在尽自己所能散发着光和热。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是2012级校友吴迪的座右铭,也是他微信朋友圈签名。今年7月,刚毕业不久的他回母校建立了以公司名命名的“云骥奖学金”,成为了学校最年轻的校级奖励金捐赠者。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经世致用,是对社会人的要求,我们希望回馈给社会。”吴迪这样阐述他与公司的价值观,“在创业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企业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我们的理解看来,企业最高的价值一定是社会价值,做企业一定要最终回馈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学生们的家境是存在差距的,吴迪想通过自己的力量给予在逆境中依然坚持向上的学子提供帮助,起到正向引导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善意,形成正的反馈。

奖助学金,奖的是品学兼优、教书育人,助的是不屈不挠、百炼成钢。在奖与助的背后,是社会的爱心暖流汇聚,抚去暗沉,燃起受助者们向前的勇气,向善的动力。

中南大学教育基金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05005659号-1     湘教QS3-200505-0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