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捐赠鸣谢 - 获奖者采访札记 - 正文

医者之道在修行——记2018年度未名奖学金获得者袁铭阳

来源:中南大学校报  作者:祁丹阳  发布时间:2018-12-12




  

“虽然我的专业成绩比较靠前,但在综测加分上还是有些差距,当时还有点担心会被刷下来。”对于获得“未名奖学金”,湘雅医学院临床五年制专业1613班的袁铭阳还是有一点小小的惊喜。但真正当尘埃落定之后,静下心来,他又有些感慨,这样的结果可能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吧。

兴趣为师 上下求索
      如果有什么东西让他在众多学习者里发光,那一定是一种纯粹。和学为功利者不同,袁铭阳是为了这门学科本身的美丽和神秘进行着发自内心的探索、纯粹的学习,就像一场虔诚的修行。这种不带有功利色彩的学习过程,显而易见,袁铭阳走得踏实而自由,谈到学习方法,他的答案也是务实而中肯。
      “我更像是一个踏实型的学习者。”由医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每一个医学生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学习。而袁铭阳的“解决方案”,就是构建知识框架编织思维网络,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甚至对于偏向“死记硬背”的解剖学,他都尝试用口诀、图表、动手反复绘画的形式帮助自己记忆,他解释说:“因为人体是一个整体,所以学医不能局限于当下的知识,而是要习惯于把所有的东西串起来,找到其中的关联。”
      此外,袁铭阳十分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大学课堂难以面面俱到,常常要靠自己去挖掘总结,对于他来说,厚厚的医学专业课本便是最根本的凭借。“我已经提前买好了内科学、外科学的课本,常常翻阅,对于重点和掌握薄弱的地方至少会看上五六遍。”也许,正是这种细致认真的探索心态和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使得袁铭阳脱颖而出。
      当然,这份踏实和从容早已扎根在袁铭阳心中的一方净土里,并从中源源不断地汲取养分。这“土壤”,正是他选择医学这条路自始至终的初心——热爱。受家人行医的影响,从小在这种医学氛围成长起来的他,对于医学领域有着强烈的兴趣。“读小学的时候,我就会拿起母亲书架上的医学刊物翻阅,虽然什么都看不懂,但书中那些插图对当时的我就有不小的吸引力。”小小的他也许尚未察觉,就在那些复杂的血管分布图里、那些斑斓的器官构造图里,“一种好奇”被郑重其事地播种,以“热爱”为根的理想便就此破土,然后蔚然成荫。

“吃苦是一种享受”
      正是这份对医学恒久且深厚的热爱,让袁铭阳的脚步从未动摇。这个在其他人看来漫长而辛苦的求学之路,也因为有了“热爱”相伴,对他来说却从“吃苦”变成了一种享受、一种有点神秘的探索。当然,袁铭阳口中的“不苦”,并不是真的轻松。每天满满当当的专业课程安排,临考试前课本都难以看完的艰深课程,每晚自习到十点半以后的生活模式,都早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只要这个大男生坐下来沉下心学习的时候,在他面前展开来的,就是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虽然累,但是很值得,我还是很享受这个过程的。”袁铭阳的话语很是笃定。
      对于医生这个职业,袁铭阳早已有了自己的理解。他觉得,当好一个医生,基础知识是首要的,其次是沟通能力,与病人打交道,最大莫过于真诚亲切的交流、善于倾听,当然,坚持下去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道理越是漫长,坚持就越发重要和宝贵。”
      对于未来,袁铭阳并不想过早给自己下定论,他更希望把目光专注于当下:“我不太会去想工作以后的事情,或者要求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医生,我想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把脚下每一步走好。当然,我会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所学知识,慎重考虑将来要留的科室。”
      在袁铭阳看来,他的生活不需要太多荣誉,也不必对模糊的未来做过多的、缥缈的设想,更不曾用自己的热爱和努力去功利性地兑换别人眼里的“未来可期”。他只是去做,去探索,去让兴趣和踏实占领自己的内心。
      “我是一个很佛系的人。”袁铭阳笑着说。然而准确的说,他口中的“佛系”并不是听天由命的无所作为,而是一种心中自有轻重的从容与自信。这种“佛系”,倒更像一种修行。
      但行好事,无问西东;学有定法,热爱为大。这也许就是一个学习者、一个修行者该持有的态度了。在漫漫医者修行路上,袁铭阳也必然会在这种份专注与热爱中,变得越来越优秀。



中南大学教育基金会版权所有     湘ICP备05005659号-1     湘教QS3-200505-000204